第六百三十一章 分封倭土-《苟出一个盛唐》
第(3/3)页
所以倭人傀儡政权有存在的必要。
源经基就顺理成章的走入李晔眼中。
期待倭人臣服也不现实,只是现在暂时没有灭倭人种的精力,大唐不可能被倭岛限制住,西边还有更大的利益。
大唐正在厚积的过程当中。
想通这些,册封源经基的事就是理所当然。
倭国之战持续一年半,差不多到了收官阶段。
天策右军这把利剑不可长时间暴露在外。
枢密院决议以徐温的徐州军换防天策右军,配合顾全武的水军,李晔同意了。
徐温能武能武,镇守平安京,稳住倭国形势,是上上之选。
不过现在摆在李晔面前的难题是,刘知俊功劳太大,不好册封。
直接封郡王,似乎功勋还差了一点,杨师厚都没封王,刘知俊就更不可能了。
关键此时的刘知俊也才五十出头,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现在封王,若是再立大功,就不好封了。
这个问题也困扰李晔多时。
杨师厚、朱瑾今年都是五十不到,周云翼更是年纪轻轻,辛四郎不掌兵权倒是无所谓。
只有李承嗣上了年纪,自己也识趣,在长安处于半退休状态,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偶尔出席枢密院的决议。
李晔忽然明白草根皇帝为什么要诛杀功臣了。
一方面是不自信,怕后代斗不过这些刀山火海滚出来的狠人。
一方面是省事,一刀砍了一了百了。
不封赏刘知俊肯定不行,两万天策右军在倭土打出了大唐天威,摄津一战,灭倭人十余万,杀的尸山血海,又重夺平安京,把倭土最富庶的奈良地收入囊中。
封赏太过也不行了,看刘知俊这架势,仗越打越顺手,以后肯定还有大功。
思来想去,只能给他封地了。
最直接的利益才能最打动人心。
杀生王令倭人闻风丧胆,给他在倭土封个地盘,似乎也不过分,毕竟大唐能把九州攥在手里就不错了。
李晔盯着地图,指着平安京之北的越前国道:“改越前国为越前州,赐为左威卫大将军刘知俊封地,子孙世袭罔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