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分封倭土-《苟出一个盛唐》


    第(2/3)页

    倒也不是李晔可以监视李祎。

    而是为了让李祎暂时远离长安是非,散散心,清理一下郁积的负面情绪。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处局外,才能更清楚的看清事态的变化。

    让他在忠魂寺扫墓,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这几个月李晔也没冷落他,国中大事,一概都传达给他,听取他的意见。

    父子二人书面上的联系一直皆没断过。

    “封赵季良为太子洗马、张格为太子宾客,协同太子扫墓。”

    赵季良曹州人,历史上曾仕后梁,后转投李存勖,官至太仆卿,后被孟知祥扣留,为其谋主,助其兼并东川,成就后蜀。

    张格为前宰相张浚之子,历史上被王建拜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用为托孤之臣。

    两人都是今年的科举前三甲,胸中颇有见地。

    是李晔精心挑选的人才,留在李祎打造班底。

    拆开李祎的私信,洋洋散散四五张纸,李晔耐着性子才看完。

    主要是对倭国态势的看法。

    认为大唐不可在倭国投入过多的精力,灭其国易,灭其种难。

    只需诛讨桀骜藩领即可,再册封恭顺之辈,统辖倭人,为大唐输送人力至辽北、漠北,兴建城池。

    还特别强调倭土肥沃,足可养几百万之民,不可尽封于王审知,倭人傀儡的存在也可起到制衡的作用。

    也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比如迁徙沿海居民,与其混居,百年之后,归化策生效,其地其民自然归唐。

    李祎不知道后世倭人的恶毒与阴险,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提出最后一条建议,也在情理之中。

    但李晔压根就没想过要接纳倭人。

    他只想让倭土成为劳力的来源地,用他们的尸骨夯实大唐在北疆的统治基础。

    大部分建议都有可取之处,如册封恭顺之辈,就跟李晔想到一起去了。

    又提醒不可让王审知太过强大,都是非常合理的建议。

    有了实力,必然会生出野心,如果王审知坐拥关东良田,统御倭人,还会这么老实听话?

    必然会争取更大的利益,挤压大唐在倭的利益。

    这是人性,也是利益博弈的必然。

    纵然现在不会,下一代下两代一定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