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筹建工厂(三更)-《重生之我全都要》


    第(3/3)页

    顾辙也顺势又在城东重新注册了一家生产型的公司,以后凡是这些工厂相关的业务,全部归到这家新公司下面,该给技术服务费和专利使用授权费的,那就付给科技资讯公司即可。

    财务和采购那边都补上了精兵强将、厂区选址也搞定后,筹建工厂所需的物质基础,就算是敲定了。剩下比物更麻烦的,就是人的问题。

    顾辙还需要马不停蹄找一个给这家即将成立的生产型企业担任总经理的人才,主要负责市场工作。另外还需要招几个骨干的产线调试工程师和一两个生产组织、供应链管理人才。

    至于普通工人,倒是好解决。

    总的算下来,他还需要一两个偏文的营销管理岗干部,五六个理工科干部。

    虽然他到时候能借助淘宝首店的渠道、直接试图在网上低价铺货,但是淘宝渠道也是要有人运营管理的,省掉的只是下面各级经销商、实体门店的销售、管理人员。

    负责抓总的销售总监还是不能省的,否则公司连分析、调整价格策略都搞不好。

    偏偏顾辙还得尽量快地把这些问题搞定,最好是半个月之内——因为等到三月底四月初,谁知道会不会冒出什么封锁、隔离的新措施,到时候很多组织工作就会再延期。

    如果抢在四月初之前把一切搞定,哪怕最后真的遇到政策变化,顾辙也能先把所有人集中起来,直接在新建的厂里隔离,这样就不存在停工掉链子的问题了。

    大不了每天没事儿也给白发工资、还管吃喝住。如果要加班,那就再多给加班费,总能维持住人心。

    可惜,顾辙的招人大计,却不是很顺利,主要是圈内可以被他薅羊毛挖角的同行太少了。

    隐形眼镜这种产业本来就比较集中,技术上过硬的骨干企业没几家,海昌目前跟顾辙关系又还处在和睦期,不太好挖。

    依视路倒是能挖,但他们在国内的技术骨干也不多,很多产品甚至都不是国内这边工厂生产的、而是直接原装进口的。谁让眼镜这种东西价值密度高、运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呢。

    就算是在米国原厂生产的东西,拉到华夏这边来卖,也没多少运输成本。

    顾辙要挖人,只能是放宽对行业的要求,哪怕挖不到原先恰好在隐形眼镜工厂工作的人,退求其次、挖一点传统框架眼镜企业、甚至其他光学器材企业的技术管理岗,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决定好好冷静一下,从长计议解决挖人的问题。

    ——

    ps:三更!今天超过一万字了。

    主要是,实业比较琐碎,细节容易流水账,那就多加一更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