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宣教革新-《苟出一个盛唐》


    第(2/3)页

    占城稻的推广今年颇有成效,淮南、江西、广东产量几乎翻了一倍。

    粮食、铁、马等战略物资,一直都是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

    至于倭国的谈判,李晔也全权交给李巨川。

    从目前形势看,倭国虽然一败涂地,但倭人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要求收复平安京。

    醍醐与忠平军事上的无能,深深刺激了中层的领主豪强,下层武士阶层更是大为不满,倭人内部也在凝聚着一股情绪。

    这股情绪犹如火山,一旦爆发,倭国就会迎来新一轮的剧变。

    这个时候,李晔当然不愿和谈。

    至少在倭人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之前,李晔绝不会接受和谈。

    原因很简单,唐军还能打。

    两万大军的规模,如今的大唐,完全能够承担。

    而且刘知俊在倭土以战养战,也没有耗费多少粮食,从上个月起,山***、山阳道占领区的倭人为了平息刘知俊的杀性,主动上缴粮食与各种税收。

    三年前征伐辽东,还有将士动不动求请归乡。

    如今在倭国的天策右军,若是连前期的整训时间算上,也快一年了,在倭国风生水起,没一人提思乡之事。

    这也是募兵制的职业军人与府兵制的区别。

    战争能给他们带来利益。

    士兵的素质也提升不少。

    只要皇城司与宣教使两只手不缺失,就会成为大唐的神兵利器。

    除了利益,这么多年一直潜移默化推行的荣誉、忠诚,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向上的道路被打开,将士可以凭借功勋提升官职,或者换取土地、钱财。

    国家对伤残军人也有赡养照料的义务,大唐与将士之间的羁绊不断加深。

    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维持这个体系的运转,就必须保持向外的扩张,以收取足够的利益。

    如同后世的美帝。

    全面战争不轻易打,但局部而有限的战争一直不断。

    既保持了国家的利益也保证了士兵的利益。

    天地万物,其内在的规律其实都是利益链条的有序运转。

    历史上,李存勖在平梁之后,就开始忽略士卒的利益,内政和经济一塌糊涂,以至于后唐的精锐部队纷纷离心,主动挑起叛乱,挟李嗣源为帝。

    赵宋收天下精兵为禁军,圈养在汴梁城内,杯酒释兵权,的确解决了中晚唐五代以来的藩镇之祸。
    第(2/3)页